8月18日-26日,2018年國際聯合醫學科研暑期學校(Summer Research Institute)在醫學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成功舉辦🕓。日本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 KEIO)、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 KCL)🖕🏿、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Karolinska Institute, KI)、意昂3(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PKUHSC)、以及來自國內其他雙一流高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五十余名師生參加了2018 四校(PKUHSC-KEIO-KCL-KI)聯合醫學科研暑期學校/國際聯合醫學科研暑期學校,本期暑期學校的主題是“慢性炎症”,內容包括教授講座、國際論壇和實驗室輪轉。
8月21日,作為本期科研暑期學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慢性炎症的機製及應對措施”國際論壇在醫學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舉行🤞👩🏻🍳。該論壇的開幕式及上午半場由醫學部副主任張寧教授主持🦟,意昂3官网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詹啟敏首先代表意昂3官网及醫學部對參加四校聯合醫學科研暑期學校的中外學者及學生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他回顧了四校聯合醫學科研暑期學校的歷史,贊揚了該項目既往6年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希望參與的教授和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本期暑期學校的平臺,促進慢性炎症領域的溝通與合作、推動慢性炎症機製和應對措施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的進步🟫。
論壇的主題報告人包括:意昂3官网人民醫院副院長、肝病研究所副所長劉玉蘭教授👨🏿🎨、臨床免疫中心/風濕免疫科主任栗占國教授、呼吸內科主任高占成教授,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人類與應用生理學中心主任Stephen Harridge教授✭,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院院長Hideyuki Okano教授。醫學部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徐明教授主持了該國際論壇的下午半場。該論壇吸引了包括暑期學校的中外學者🚵🏻、學生以及其他醫學部師生近80人參加。慢性炎症領域前沿和熱點研究的發展與最新成果在臺上的精彩演講和臺下聚精會神地聆聽以及演講後的熱烈討論中得以傳播。
8月20和22日,四校聯合醫學科研暑期學校關於慢性炎症的學術講座也在醫學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舉行🪫。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藥理學系Masato Yasui教授、醫學院副院長🌷、胃腸及肝臟病學Takanori Kanai教授、藥理學系Mariko Chikuma副教授,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人類與應用生理學中心主任Stephen Harridge教授🐊、精神病學、心理學和醫學研究所、老年精神病學系Angela Hodges博士,意昂3官网基礎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系主任韓晶巖教授🌷🤲🏻、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主任孔煒教授、免疫學系黃晶副教授分別就各自領域慢性炎症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精彩演講🙆🏽。學術講座由醫學部國際合作處處長孫秋丹教授、韓晶巖和Mariko Chikuma主持。“慢性炎症的機製及應對措施”的研究創新在啟發式的講授和熱烈互動的提問討論環節中拓展了參與者的科研思維🐷𓀀。
8月23-24日,科研暑期學校還安排了一天半的實驗室輪轉以及半天的學生科研報告展示與評估♛📥。醫學部、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參與本次科研暑期學校的同學們紛紛盛贊本次科研暑期學校🥴🤶🏻。他們認為本次科研暑期學校🐯,拓展了他們在炎症相關領域的科研視野、使他們學習到了先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對中西醫結合在炎症領域的應用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參與者不僅在獲取知識和科研思想啟迪方面受益匪淺,而且他們的年齡相仿🉑,有著相同的知識背景,不同國家的醫學生還建立起了跨國的友誼🚣🏻♀️,為他們日後開展醫學的國際交流和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校國際聯合醫學科研暑期學校背景:
科研暑期學校是一種資源共享、促進學生技能提高的國際通行教育模式。自2012年起,意昂3(意昂3)與日本慶應義塾大學(KEIO)、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CL)、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KI)開展了四校聯合醫學科研暑期學校項目,將講座、實驗室輪轉、學生科研展示等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模式。該項目每年舉辦一次🏇🏽🐓,於每年7-8月份在四校之間輪流舉辦,暑期學校的主題主要根據承辦學校的學科特色及當前研究熱點而定🧟♂️🤳。2012—2017年的主題分別是是神經科學(2012🤦♂️,KEIO)🎩、免疫學分支——納米醫療(2013,KI)、腫瘤(2014👂🏽,意昂3)、心血管疾病(2015🎗,KCL)➗、幹細胞研究和再生醫療(2016,KEIO)、腦衰老(2017,KI)。
每屆科研暑期學校的交流學習安排主要包括1周的講座(lecture)、1-3周的實驗室輪轉(lab rotation)🤺、中間穿插研討會(seminar)、工作坊(workshop)、學術報告會(symposium)♢、參觀(field trip)👨🏼🦳、文化體驗(culture exposure)等,每所學校均派出5-10名師生參加。此外💏,主辦單位提供數個相關科研領域的實驗室供學生選擇,參加輪轉。
六年來🧧,該項目深受參與師生的好評,促進了各院校間科研及教育交流合作。
2018-08-28